栏目:居转户落户上海咨询    人气:0    日期:2023-07-04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一篇论文,从初稿到终稿,她写了有20多版。化学专业出身,却天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计算机书籍“死磕”。

  

她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熊谢微。7月4日,熊谢微为第一作者的研究在Nature子刊《自然—机器智能》(NatureMachineIntelligence)在线发表。这是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试管中用DNA构造出了卷积人工神经网络,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人工化学分子智能反应网络。

  

熊谢微本科就读于一所“双非”院校,然后保送到985高校,并在博士毕业前完成这项“漂亮的”研究工作,她是如何做到的?

  

“烧脑”的研究

  

大脑很像一部精密的生物计算机,它靠几百上千亿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去完成很多高度复杂的计算任务。

  

有科学家认为,在神经大脑进化之前,生物之所以有感知、模式识别、记忆、决策、运动控制等技能,其实是源于细胞内分子之间的复杂化学反应网络。

  

“我们的灵感也来源于此,想通过研究分子如何'思考’,从而在无生命的系统中重建这些能力。”论文通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昊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这篇论文中,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是以溶液形态实现计算功能的“液态电脑”;同时,他们设计的分子电路可以执行卷积神经网络计算,具备对分子图谱信息分类能力。

  

要设计一个分子计算机,除了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外,也是非常需要想象力的。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分子设计,就会一整天都在想,刷牙、吃饭、走路时在琢磨,连做梦都不放过,真的毫不夸张,简直是绞尽脑汁。”熊谢微告诉《中国科学报》。

  

整个课题都极具挑战性,又涉及到多学科间的合作。幸而当时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朱通的助力,他是这篇文章的共同一作。“朱老师的团队负责机器学习部分,我们这边负责DNA分子电路的设计构建以及后期实验部分。”熊谢微介绍。

  

实验部分有着庞大的工作量,光靠熊谢微一人无法完成。她请了一位师兄和两位师妹一起,帮忙做大批量DNA序列的设计及计算性能测试,这涉及到几百条DNA链。熊谢微(中)和两位师妹在实验室制备分子电路的过程。受访者供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很早就能看到一排人坐在实验室操作台前,制备分子计算机,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个课题做了近4年,横跨熊谢微的硕士和博士阶段,期间遇到过很多困难,也经历了反复失败,终于还是完成了。

  

“我们所构建的神经元网络,相较于目前已有的DNA计算机有了很大突破,因为我们很好地扩展了整体电路规模,包括新型的网络架构,以及它能执行的功能,都是目前来说最优的。”熊谢微表示。

  

该分子网络包含512个分子物种,涉及数千种化学反应,可产生数百种分子产物,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人工化学分子智能反应网络。

  

不过,与人类大脑的复杂度相比,它还是“小儿科”。熊谢微说,“这是一项十分'烧脑’的研究,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初稿到终稿,写了20多版

  

当实验工作进入尾声时,还有两座山丘需要翻越——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

  

前期工作中庞大的数据量,需要他们在数据分析方面下大功夫。不过,在熊谢微看来,这点困难跟后面的论文撰写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写论文初稿时,熊谢微的英文表达比较中式,无法准确表述研究的亮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她熬更守夜地看相关论文,学习别人的语言组织方式。

  

数十篇发在Nature、Science上关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论文,被熊谢微拿来“硬抠”,逐字逐句地学句式表达。

  

“要如何向别人更好地展示我们的idea,完美呈现这个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呢?”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过很多次讨论,光是PPT,熊谢微就做了不下30个。

  

每次讨论完都会迸发出新的想法,大家也在竭力推着这个工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熊谢微需要对每一次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文章做出相应的修改。

  

“做到这样,差不多可以结束了吧!”每当熊谢微如此暗自思忖时,结束的哨音却迟迟不来。“讨论然后修改,再讨论再修改……那段时间陷入到反复修改稿子的'魔咒’里。”

  

文章从初稿到终稿,中文版、英文版,她写了有20多版。

  

但改得多了,不免令人感到烦躁。好在这种情绪只存活了半天,天生乐天派的熊谢微很快就能调节好心态。

  

“前面既然已经改了十稿、十五稿,再多改几稿又有什么呢?何况好不容易走到现在,那就把它做到更好,投到更好的期刊上面,被更多人认可。”只要熊谢微下定了决心,便不再去纠结,她向来韧劲十足,一条路坚持走到黑。

  

“其实,现在再回看第一版文章时,简直没法看!”熊谢微说。论文经过不断“打磨”后,终于完成了蜕变。

  

论文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的悉心指导,他是生物传感、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及存储领域知名科学家。“这个地方应该如何体现会更好、这样说更能说服别人……樊院士会在文章旁边认真批注,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这篇文章升级的'宝贵财富’。”裴昊说。

  

因为多学科交叉,被拒稿两次

  

万事俱备,只差一投。但是,应该投哪儿呢?课题组成员犯了难,毕竟这是一个高度交叉学科背景下的研究成果。

  

几经商量之下,他们投了Nature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结果遭遇拒稿。编辑反馈的内容里对课题组所做的工作感到“印象非常深刻”,但认为研究主题与期刊定位并不匹配。

  

随后,课题组投到Nature子刊NatureChemistry,再次遭遇拒稿,编辑的反馈内容与上一个如出一辙。

  

连续被拒两次,多少让人有点沮丧。“裴老师安慰我说,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我们的工作其实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只是他们有对自己期刊标准的考量。”熊谢微说。

  

这个工作除了涉及到DNA纳米技术、生物、化学外,还涉及机器学习方面。所以,课题组在重新找准文章的定位后,决定投NatureMachineIntelligence,估计这个期刊会感兴趣。果然,这一次再投,终于溅起了绚烂的水花。

  

“编辑非常喜欢我们的研究,文章很快送审,大约一个月后就收到了审稿意见。审稿人对这项研究表示欣赏,但对于跨学科的一些表达方式提出了意见,希望我们重视表达精准性的问题,让不同学科都能精准get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熊谢微说。

  

遵照审稿人意见,课题组再次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最终论文被接收并发表。

  

“要知道,选择跨学科交叉研究课题需要极大勇气,能做出成绩,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并不容易。熊谢微又是在硕博连读期间完成这么漂亮的工作,并在博士毕业前发表,这些都非常了不得。”裴昊表示。

  

做科研,要有“品味”

  

能接触DNA计算领域,樊春海院士是裴昊的引路人。

  

“当时我从他那里博士毕业后,他把我推荐到DNA纳米技术奠基人、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杰出教授NadrianSeeman那里去做博士后。所以我对DNA计算方面的研究情有独钟,回国任教后迅速成立课题组计划开展相关研究。”裴昊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但因为学科高度交叉,需要研究者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

  

熊谢微本科学习材料化学,本科阶段在实验室做的是无机材料合成方面的工作,对于DNA纳米技术、化学测量学、分子生物学、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领域等知之甚少,所以前期吃尽了苦头。

  

熊谢微受访者供图

  

她需要学习好几个专业的知识,前期打基础异常艰难。“当时读文献的速度非常慢,读着读着就跑出来新的知识点,让我一头雾水,我就得停下来查阅这个知识点,直到弄明白了才能接着往下学。”熊谢微说。

  

为了啃下计算机科学这块硬骨头,熊谢微花了很长时间恶补。据裴昊回忆,在那段时间经常看到熊谢微抱着一本厚厚的机器学习书籍,学起来几乎废寝忘食。

  

“樊院士总说做科研需要有'品味’,一定要做挑战性大、前沿的研究。”裴昊说,这给了大家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课题启动之初,裴昊问熊谢微:“这个课题你敢做吗?有信心做成吗?”其实当时他心中是有疑虑的,毕竟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大课题。结果,熊谢微的回答很坚定:“我肯定可以!”事实证明,她的确做到了。

  

回想这一路走来,熊谢微感慨“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当年高考发挥失常,熊谢微刚好压着一本线进入一所“双非”学校学习材料化学。因不满现状拼命学习,她连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最终获得了保送资格。之后,她经历了戏剧化的择校之路。

  

“在报夏令营时,因为年轻气盛,在想报的学校写明非985、211不要时,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碰碰运气,任性地只填了那两个学校,结果不出意料都没有通过筛选。”熊谢微说。

  

错失夏令营后,到了推免阶段。出于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熊谢微报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场面试都顺利完成,但能收到谁的橄榄枝呢?她自己心里也没底。

  

她盘算,先收到哪个,就去哪个。结果,华东师范大学的左边offer右边先到。当她填完这个学校的推免系统,一切尘埃落定后,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也来了。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没多等一等时,熊谢微摇摇头说,“上海交通大学大概率录取我的会是无机化学专业,并不是我的兴趣点。而我在裴老师课题组是开启新征程,在一个新兴领域挑战不可能。裴老师尊重我们的科研思维,给了一定的宽度和广度去施展才华,拓展思想的极限。几年下来,感觉自己真的成长得特别快,收获太多,所以我一点都不后悔!”

  

论文链接:

  

编辑|方圆

  

排版|郭刚

  

  

喜欢本文?点赞+在看支持一下!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留学资讯!上海落户新政:世界排名Top50院校毕业回国可直接落户
当前,中国各大城市针对海归学子都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无论是从就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给这批人提供了极大的优惠政策。从2021年发布的《海归留学生就业洞察报告》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
上海应届生积分落户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优先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1、2项规定的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2、在上海市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3、近连续3年在上海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
应届生上海落户政策2022最新
本市户籍人员非本市户籍子女,须交验本市户籍人员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关系证明(如出生证明等)。“高技能人才”是指在工作一线从事技能类职业、工种(具体职业、工种范围见下表)的技能人才,“国家及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是指国家级或省部级技能类人才表彰、国家级技能竞赛金、银、铜......
上海落户|留学生落户上海:创业落户《全攻略》
上海莘屹一站式落户~点击“51上海留学生落户”带你快稳落户上海2022上海落户|留学生落户上海|居转户|人才引进最近很多同学咨询留学生创业落户上海相关事宜,今天小鱼儿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留学生落户上海-创业落户,很多同学只知道留学生创业落户上海可以从原本1.5倍社保交1年缩短为1倍社保交半年......
上海落户——人才引进落户全过程
上海落户公司——人才引进落户全过程今天到居委开了出门证明去派出所拿了新办理的身份证,这也是落沪的最后一步,我把我申请落沪的整个流程及时间线捋一下,给想落沪或者正在准备的你参考一下。如果准备落沪恰巧又在备孕的,......
公租房能否继承?
公租房能否继承?撰稿人:鲍巧妮律师一、结论(适用于上海市):1、公租房不能继承,但公租房的承租人可以更名。2、承租人死亡的,更名按照以下方式进行:(1)有共同居住人的,由共同居住人协商确定新的承租人。协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