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居转户落户上海咨询    人气:0    日期:2023-07-05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以后学校就要停止招收在职博士了”,说这话时,老师无奈中带些鄙夷的神情,还顺带提醒,我有多幸运。

  

这背后有一系列未表的潜台词:这群人占着指标、迟迟毕不了业,不仅阻碍了博导们收学生,还不能帮导师干活,有点社会经验和阅历也不好管,仗着有工作也不积极参与校内活动,有点儿想法和思想也不太受教……以后啊,干脆就别招惹最好!

  

作为一个在职入校,离职毕业的博士,必须来说点公道话了。

  

除了正在和走过这条路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在职博士们在就读过程中的苦和难。从争取到所在单位的支持、到修学分、写论文,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是女性,还面临生育问题的话,难上加难。

  

在职读博,首要问题是要处理好上下级和同事关系。领导首要想法是,你会耽误工作吗?于是,表决心、下保证,一定不耽误工作。面对同事,这是给你脸上贴金,不仅不能指望大家在关键时刻帮帮你,反而要特别小心缓和可能由嫉妒带来的不必要麻烦。于是,博士学位的攻读必然成为一项“加班”式的任务。绝非在校生一句“又拿钱、又读书”能简单概括的。

  

除此之外,在职博士的苦需要家人共同承受,不仅在于日常事务的分担,更在于精神压力的纾解。不止一个同学跟我描述过,自己的母亲在看到女儿忙完日常工作、带完孩子、再继续熬夜论文时的焦灼,哪个母亲没在这个时候心疼地劝孩子,

  

“咱们工作挺好的了,不拿博士学位又怎么地?!”

  

“何苦要这样逼自己?!”

  

  

是啊,这些话在自己脑袋里都盘旋无数次了呀。可仍然不死心,不是吗?

  

一朝言弃,便会节节败退。博士,不仅是一个头衔和光环,更是一个过程,迫使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上一个新台阶。学位的意义在于,它是那个新台阶的标识。我们借助它,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既是现实世界的,但更多的,是心里的。

  

没有足够的热爱、没有战胜自己的倔强,谁要忍受这种生活?

  

可这条路上,最后的防线往往却被最信赖的人攻破。同学们收到过各式来自导师的评价,

  

“我看你该干嘛干嘛去吧,你不适合搞学术!”

  

“你说你,有工作的人了,干什么非要来读博士呢?”

  

若非在社会职场打拼过的人、若非拥有极其敏感而通透的心,在校的老师们很难理解在职博士内心那份孤独的坚持与挣扎。

  

这种质疑,是对在职博士学术能力与人格的双重否定。

  

  

一定要往脸上贴一块叫“博士”的金吗?

  

以我对周围在职同学的了解来看,绝不是。相反,有了工作还希望回炉的,多少有些学术上的小理想。这些人无一不在体制内的好单位,许多人还都兼了一官半职,而能够争取到单位支持进修,大都是为单位做了足够的贡献且业绩被领导肯定了的。

  

说博士文凭对评职称多少有些用,可除了科研机构与学校,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以我当时入校情况来看,这批人就算不拿博士学位,拼资历也能在所在平台有很好的发展。扯远了。这意思是说,这些人来学校读博士生是实实在在希望自己能增添点儿真才实学的,哪怕为了升职加薪,也能用一个说得过去的硬指标,而不仅仅是靠吹牛拍马。

  

在职的博士生有着非常鲜明的动机,就是长点儿真本事。

  

当然,不能排除还有想混文凭的人,但以现在的趋势而言,一定会越来越少。

  

基于自己不成熟的判断,在职来读博一定是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停下来,思考。以此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惑,探索走出迷思的可能。甚至于,这些困惑到底是什么都说不太清楚,但是,这群人是意识到了,需要停下来思考未来方向。

  

这是一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怕迷失了自己的人,也是时时刻刻都希望能够保持清醒的人。再或者,他们是在认真对待自己人生的人。

  

不循规蹈矩,也不随波逐流。

  

在职博士对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清楚读书意味着什么,其中的成本和收益在他们心里有一本账,他们愿意暂缓赚钱、晋升的步伐做学术的探索,一定是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无论是人生或是事业。

  

所以,博士的机会,是他们寻找答案的机会。也是他们以为的,黑暗中的灯塔,为自己点亮前方的路。

  

得过且过,似乎成为了在职博士的标签。可得过且过的方式很多,拿个博士来对付?没必要。

  

  

不知学校在决定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博士时是作何考虑?是否专门针对了在职博士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从需求角度而言,有工作经验的人有相当明确的问题意识。至少,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提出的科学问题会更接地气,直击现实,也更具社会价值。这群人不会被汗牛充栋的理论迷惑,陷入纯知识性的推理中出不来,成为所谓的书呆子。这些人能够时时刻刻用经验系统对理性知识进行检验和论证,这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让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批判,也让理论在实践中实现升华,充满创见的学术成果指日可待。

  

可是,这一切都很难发生。

  

老师们总是抱怨,在职博士到课率不高、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事实是,那些课堂上的理论很难经得起推敲,再或者,老师很难将这些理论讲得透彻明白,职场打拼好几年的人太容易发现咬文嚼字的理论之“无用”,就像人见多了,不用学心理学,也更亦洞穿世事一般。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很容易对付,可这些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职场上的人也都会“做人”。

  

所以明明知道老师们的教学照本宣科、写论文制造学术垃圾、招收在职学生旨在拓展人脉、拉项目,那么你的课堂我不在又如何?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的前提是,你的目标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如若你的研究都是为了评职称、你的报告都是用来对付甲方,你的身上没有学者的精神和信仰,你的学识既解释不了社会现实、又不能提升对现实的理解、解答现实的困惑,凭什么要求学生在场?白白浪费彼此的时间,玩相互欺骗的游戏,何必呢?

  

得过且过的,何止是学生?

  

所以,问题不仅仅在于学生是不是自觉,更在于,课堂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许多在职博士在具有足够吸引力和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中,是会考虑辞职并全身心投入的,但问题在于值不值——这段放弃事业的学术生涯能否让自身能力与思想境界得到全面提升?

  

事实表明,许多老师很难面对在职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学生自身尝试的不同理念和方法,总被导师们套进一个成形的、经过证明的、轻车熟路的模型之中;面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或包容心欠缺的导师,学术探讨很容易沦为导师的自尊和权威保卫战;处于成长期的导师往往拥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套路,也希望博士们遵循同样的道路,成为自己的拥护者与协作者;如若不能为导师的研究方向做贡献,相比于那些帮着做长工的博士们,老师对你的不闻不问已经算是仁至义尽……基于这种种,导师也就很难陪伴并支持在职博士解决其自身实践的困惑,并开展长程、具有挑战性与探索意义的学术研究。

  

也正是这方方面面的不值得,导致了在职博士在某些导师眼里破罐子破摔似的表象。

  

这一层都不必说破。

  

老师瞧不起在职博士,我们可以隐忍。相对于职场上的倾轧,学校里被老师误会也只是小菜一碟了。对老师的尊重还是要的,至于提意见、得罪人就没必要了,对付过去拿到学分也就罢了。你说我是来混的,我也就承认,自己确实是来混的。

  

何必要跟不理解自己的人去澄清?

  

职场上的套路拿到学校来,也可以得心应手。你需要许多的尊敬,我就表现出服从;你需要高姿态,我就低到尘埃里。只因为,你手中握着一支签字笔。

  

曾经,老师们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本是对纯真灵魂超脱于浊世的保护;现如今,那些莫名的清高,竟然成了阻隔师生交流的障碍,是某种装模作样的权威姿态,是可以随意对学生开展价值评判的权杖。

  

只是,最值得担忧的是,这种负性互动中,在职的博士会一而再、再而三丧失对学术、对学者,甚至是大学的信念。

  

这样的信念带回去,学者在普罗大众心目中曾有过的威望也日渐瓦解。

  

还清楚记得十几年前到北大转悠找讲座听,台阶、走廊、讲台边坐的满是人,许多年纪很大,穿着跟校园环境不搭的工作套装;后来,看张曼菱写的《西南联大行思录》,提起当年云南大学的讲座,大概也是这种盛况。不分年龄、不论出身、无论职业,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感受思想和智慧带来的滋养。或许,老师们全然沉浸于形而上的探讨,可是,却能给人最深刻而广泛的启迪,那种智慧之光照亮迷失的人,也升腾起对学者、对大学由衷的敬畏。这样的学者大家,便是我以为的,博士生涯可以遭遇到的指路人。

  

许多同学也都是抱着同样的期待才重回校园的。

  

可惜,并没有遇见。

  

连理解都少得可怜。

  

最终,还得承受许多误解。

  

心上蒙了尘,连希望都更少了。

  

一句轻飘飘的“以后学校决定不招收在职博士了”是怎样的鲁莽决定。

  

甩掉了拖毕业率后腿的在职博士,学校社会声誉和排名就提升了吗?

  

大学要彻底将自己架空于社会现实吗?

  

分明看到了大学的花式沉沦。

  

  

在职的人,更需要那些头脑清明、有时间思考的人给予指引。这种需要,代表着实践者对于理论探索者的需要,无论是实践的工具和方法,还是道路的方向,亦或是实践者本身在工作与个人成长中遭遇的心灵困惑……都需要思想者的强力支撑。

  

象牙塔里的人,有必要承担起这些责任来。

  

这篇小文,就是站在在职博士的角度来打抱不平的。没有考虑所谓的有失偏颇,我害怕,过了这阵子,也就不想、不敢、也不愿发声了。

  

这年头,博士生们俨然已成了弱势群体。

  

老师的职业特征加上中国的文化传统,天然赋予了其权威与话语权。有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而有的老师利用这权威和话语权浑水摸鱼、不务正业。

  

必须承认,正是遇到了许多亦师亦友的老师,才能坚持走到现在。他们在我心里,都是丰碑一样的存在。可是,目睹了身边朋友的挫折、回想自己的坎坷,深知这一路走来不易。所以,想着要把这些感受写出来。

  

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当任何人深陷绝望处境时,发现还有一个人能感同身受,这便是最大的慰藉。

  

我们出身在了一个幸运的世界,因为有了网络。

  

当老师和学校令你失望时,告诉自己,老师其实没那么重要,真的。

  

每一个人都能在网络里享受到世界顶级学者的教育资源,无论知识传授,还是心灵启发。要相信,学生们在苦于未遇见明师时,许多以教书育人为毕生使命的老师,也在寻找孜孜以求的学生。

  

只要有信念,终有一天会遇见!

  

愿所有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博士生们,梦想终有归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上海发布户口制度改革 全面完善"积分落户"等政策_重复
上海市宣布《上海市公民政府对于进一步推动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看法》。其中请求;完美落户、落户转办常住户口、直接落户政策,在此基本上,逐步树破积分落户政策;。看法全文如下——上海市公民政府对于进一步推动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看法各区、县公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深刻贯彻《国务院对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
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如何?
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社会认可度怎么样?很多考生都比较关注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的招生,修完相应的课程学分,满足申硕条件的考生还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申硕考试,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因此,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证书是被社会认可的。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后获得的学位证书国家是承认的.........
留学归国学历学位认证不会搞?这里有一波最详细的操作
近期,国内教育部涉外信息网发布了一个令留学生们兴奋到搓手手的消息:留学生学历学位全面实时在线快捷认证!这就表明,小伙伴们归国后再也不用为了这一纸证明,跑!断!腿!现在,完全可以在网上办理了!今天咱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具体流程。1在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系统网站注册个人账户......
上海居转户离婚后小孩可以隨迁吗-离婚影响上海居转户吗
上海居转户资讯:离婚后生的孩子能落户吗陈老师请扫描加好友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咨询方案很多夫妻对婚姻并不是那么的器重,回答多久当初结婚的时候也不想好,法网等婚姻呈现了。如果女方嫁给外地人后,想要在本地起诉离婚上......
申博问答 | 非全日制硕士可以申请海外博士吗?
曼博士第四十三期申博问答开始啦~咱们收集了过去一周社群里同学们的申博问题,在这里做个合集~给有相同疑问的同学们释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评论区留言哟。Q1在中国香港读博能申请CSC吗?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留学都是不可以申请CSC的喔。CSC公派留学项目是专门针对于“海外”求学的,但在中国香港留......
国外硕士能回国读博吗?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在申请读博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也选择回国读博了。小科这期要带大家探讨的就是“国外硕士回国读博之路”。关于回国读博的讨论一、回国读博的好处1)花销问题首当其中的当然是生活费了,在国外,只是生活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