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新闻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5-19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在过去十年前,中国一些非常优秀的学校,都会给毕业生安排就业分配。诸如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在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名校,考上了就相当于手上捧过来一个“金饭碗”了。但是现在大学基本都没有就业分配的了,但是,中国有这样一些财经类“211”高校,学生还没毕业世界500强企业就已经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了,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究竟哪些学校的毕业生会受到如此欢迎。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隶属于教育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作为中国建国初期按大区分布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综合性高的财经学府。西南财经大学在多年来为国家培养数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西南财经大学2018届毕业生,学生还没有毕业世界500强企业都已经向学生们抛出了橄榄枝。在6月7号的时候就有关于报名参加京东(成都)企业OpenDay的通知和其他名牌企业的校园招聘信息。企业招聘比较热门的专业有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隶属教育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会计、国际金融、经济学都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色专业,并且经济学课程逐渐与国际接轨。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而且很多学生都能在上海就业。在学校发出2018年校园招聘活动之后,各个用人单位都使出了杀手锏来网罗人才,不少月薪过万的工作受到了毕业生的青睐。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证券期货都是比较热门的高薪职业。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地域流向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高校。中央财经大学是这么多所财经大学当中,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一所学校。在近几年来毕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就高达99.87%,几乎接近100%。

  

从毕业生的就业地狱流向来看,91.12%的学生在北京就业,其次在华北地区就业的占到6.19%。而且从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园招聘信息看,超过90%以上的都是国企单位和政府机关单位。不得不说考上中央财经大学就等于把未来的“金饭碗”握住,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

  

举报/反馈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留学生落户上海指南
答:留学生落户上海是目前是根据《留学回国人员来沪工作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实施细则》来办理申请手续的,在实施细则里面规定了留学回国人员条件至少需要在国外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北上广深为海归就业主要城市,七成以上海归只向一线城市投简历
《启德教育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就业最多的地区为北京市(17.4%)、上海市(13.8%)、广东省(12.9%)、江苏省(7.3%)、山东省(7.0%)、福建省(5.6%)、浙江省(5.4%)。就业地区与经济发达程度的正向关系清晰可见。一直......
上海每年多少人申请居转户
城市色彩的规划一般主要包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功能之间的区域色彩和谐的规划,这是城市的基调色;二是作为同个范围内功能相对独立区,内部需要统一的主色调进行规划。城市色彩的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条件、现状、要求和形状进行总体策略的设计,而其中关于城市的规模、性质、历史文......
可以节省5万-10万!身为留学生,你居然不知道这项政策?!
前段时间,小编就整理了一下留学生的落户福利:落户北京材料、流程指南如何优雅落户上海?留学生如何落户深圳?不过,留学党的福利,可不只是落户这一项哦~~咱们留学生购车,也是享有福利哒~~为了鼓励在外留学人员毕业后回国工作,国家七部委于1992年10月制定......
「人才引进」上海将重点引进哪些留学人员?看看你是不是符合→
每天上一课轻松学政策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留学人员工作,2月5日,今年市政府一号文件《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正式修订印发。有别于一般性鼓励政策,此次修订结合留学人员特点,不断增强海外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留学人......
嘉定区居转户落户申请具体条件
二是,一线城市激情满怀,迎来土拍小阳春,这代表了中国楼市金字塔顶层的现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特殊人才的认定材料或者相应的专业资格证明材料。更关键的是,在劳资关系不对等的大背景下,取消公积金,相当于挪用职工利益以为企业所用,企业负担倒是减轻了,但职工利益何处弥补?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