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新闻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7-14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2月26日报道2月23日一大早,陈洁打开电脑,登录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查看居住证转上海户籍的政策。两天前,她作为网友代表和上海市市长韩正交流时,韩正告诉她,周一就可以在网上看到这项政策了。

  

韩市长没有食言,陈洁在网上看到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仔细阅读,她发现根据自己的条件,目前还不能把居住证转为户口,不过她并没有失望,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们应该对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这项政策顶一下。只要我们愿意,人人都能成为可爱的上海人!”

  

户籍难以承受之累

  

陈洁是河南郑州人,5年前到上海,现在是银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商务经理,持有居住证已4年。工作期间,陈洁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成了一名上海媳妇,但没想到办理结婚证时还得回户口所在地。

  

陈洁身边有很多同样来自外地的朋友,办理居住证已有数年,但办理准生证、孩子在上海念书等相关手续都要回原籍。除去这些,想要在上海长期发展,孩子考大学、养老等问题都和户籍息息相关。

  

从1994年2月起,为促进投资和房地产行业发展,上海试行外来常住人口的蓝印户口政策。1998年,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上海对政策进行修订,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地来沪购房者也可以申办蓝印户口。

  

但从2002年4月1日起,上海停止受理申办“蓝印户口”,因为外来人口申办增长速度过快,超过申办控制总量而积压待办的数量过多,给上海的人口综合调控带来过大压力。

  

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分人才类、普通从业者类、投亲类,其中引进人才居住证俗称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

  

虽然上海一直在大力推行居住证,而且宣称“享受与上海市民完全同等的待遇”,但拿着上海居住证的外地人早就把户口和居住证的区别研究透了,大到享受“四金”的不同,小到能不能在上海办理护照、办理婚姻登记,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归属感”。

  

2001年,宁波人李海波来到上海,娶了个上海媳妇,2003年在上海注册了公司,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在香港等地也拥有了公司,可就是领不到上海户口。每次到香港谈生意或出国旅游,都得回宁波老家办手续,有一次甚至因为去香港的签证不能及时办理,让新加坡的客户在香港多等了两天。

  

除了居住证和户籍的待遇差异,办理居住证对很多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麻烦事。

  

去年本科毕业的肖冉冉由于没有上海户口,只能办理居住证,这个过程被她称为“漫漫长路”。首先,需要单位在网上进行注册,然后拿着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原件去单位注册地的人才服务中心认证;单位认证结束后,再去网上单位的注册页面申请居住证,填写相关资料,然后带着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劳动合同正本和复印件、税单、房屋租赁合同正本和复印件、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原件和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等一堆材料去居住地或者单位的注册地办理居住证。

  

当然,这些材料也并非轻易可以搜集齐全,比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文件,就得带着房东的身份证和房产证一起去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租赁登记备案,万一碰上个不好说话的房东可就费事了。而且办理租赁登记备案还要交280元的费用,材料交过去一个星期才可以拿到证明。

  

材料全部审核完毕,还要等一周左右到指定地点拍照,费用25元,最后再耐心等待20天才可以拿到“朝思暮想”的居住证。“整个过程办下来既费时间又花钱,单位要是不人性一点,还要扣掉其间请假的工资。”而且,根据规定,拿到不同类别的居住证每隔1至5年还要去更换居住证,又是一番折腾。

  

谁是“人才”

  

去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谈到上海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问题。俞正声表示,上海没有多少资源,土地资源有限、矿产资源缺乏。上海发展靠地理优势和商业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靠人才优势。他说,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创业环境,使上海成为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乐土。

  

在今年1月举行的上海“两会”期间,韩正再次表示,上海始终把人才发展、吸引人才的各项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进。而“上海人才居住证和户籍制度的衔接”就是很关键的一项工作,这实际上把持有普通从业者居住证和投靠亲友类居住证的外地人排除在外了。

  

了解《试行办法》制定过程的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王振分析,居住证转户籍主要针对的是人才引进类人士。

  

根据《试行办法》,持有居住证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必须同时符合5个条件,其中第4个条件是“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能够符合这一条件只能是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等单位工作的外地人才,而众多在外企、民企工作的外地人,以及大量农民工和外来媳妇,都很难符合这个条件,尤其是在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只能缴纳综合保险,而不能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因此申办上海户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有媒体报道,上海曾制定出两个版本的户籍改革方案:A版本和B版本。其中A版本由上海市发改委(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主要是针对外来农民工的,但最终被搁置,最后采纳的是由上海市人事局牵头制定的B版本。

  

参与《上海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调研课题》的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表示,“调整增量人口结构,才能弥补本市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根据上海市政府的统计,外来劳动力主要集中在39岁以下,占80.9%,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农民工。

  

曾被评为“第三届上海市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的鲁传江,来自安徽滁州,已经在普陀区的一个菜市场卖了11年猪肉,被媒体称为“卖肉小子”。因为文化程度不高,鲁传江也没有人才类居住证。他告诉记者,医保自己先不想,养老等买了房子之后“自己考虑”。他最担忧的是就读于上海一所公办初中的孩子,“上学这块弄不好,前途确实渺茫”。

  

农民工中是否有人获得上海户口?鲁传江连说了四个“很少”,对于上海户口能带来的一系列福利,“我们想是想,但是不敢讲”。

  

从江苏来上海打工23年的周女士比鲁传江经历得更多。她随上世纪80年代的打工潮来到上海,经历了没有粮票、没有油票、没有煤球票的生活,“生孩子时因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时,却因为不是上海户籍输不到血”。

  

周女士表示:“我们不像有学历的人为国家作多大的贡献,我们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我们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为这座城市创造了财富,作出了微薄的贡献……现在有学历,有技术,有贡献的人能成为上海人,可我们这号人算不算有贡献?”

  

公共资源如何承载

  

在外地人为上海的户籍新政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少上海本地人对此新政表示了质疑甚至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放开户籍政策,大量外地人涌入上海,会导致城市公共资源严重不足,甚至减少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对于放松户籍之后公共资源可能不足的猜想,有网友举例:假设现在的上海公立幼儿园(也就是政府负担一部分费用)可以正好容纳上海户籍的儿童入园。放开户籍以后,必然造成外地户籍儿童和本地户籍儿童竞争,因为公共资源不足,很可能导致原来就是本地户籍的儿童无法入园,而转向私立幼儿园。

  

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在网上给韩正写的一封公开信称,目前连本地居民基本的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都得不到保证,户籍开放后势必带来严重后果。

  

针对城市人口承载力,有网友评论:“一个城市的人口多少,实际上不是由户籍决定的,而是由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决定的。给外来人才户籍,只是给他们一个公平的个人保障和环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畸形的城市化,全国各地的人口单方向的向极少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集中,而这些大城市的土地面积有限,就业机会、住房、教育、医疗、道路交通资源以及治安力量也有限,不可能无限地容纳源源不断涌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

  

一位网友以“我也是上海人”为题,写下自己的观点:“上海原本就是个移民城市,只不过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所谓‘老上海人’其实就是第一代移民的后代……认为外地人抢了工作机会,抢了教育机会,抢了福利待遇等……他们没有看到外地人为上海做的贡献,没有看到外地人承担了上海人不愿做的工作……上海需要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发展,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这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上海2月23日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专家认为,这一备受关注的新政策凸显出五个核心关键词。

  

参与2008年上海市委“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重大调研课题的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认为,新政策对居住证持有者松动了原本较森严的户籍壁垒,其准入条件体现出不唯学历、不唯身份、强调能力贡献等“选才落户”的政策精神。综观新政策所涉及的申请条件、轮候规则等内容,可概括成以下五个关键词。

  

一是“条件管理”。从以往的指标控制转为条件管理,是上海此次户籍新政策最为核心的特点。“居住证转户籍”是上海探索的一种新的人口管理模式。以往,上海的居住证和户籍并不接轨,准予落户的政策仅延续了夫妻分居、投靠亲友等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因素,对于不符合这一政策的外来人员则采取“指标控制”。为此,新政策将采取条件控制原则,从而有利于引进人才,也更加符合人口流动特点和市场经济下城市的发展需要。

  

二是“技能”。新政策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申办条件”,即在上海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同时,可给予优先转户籍的4项“激励条件”规定中也提出,在上海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申办条件”有关的持证及参保年限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评定“人才”的标准中,没有对“学历”作硬性规定,而更注重“一技之长”,更体现“使用为本”的人才观念。

  

三是“贡献”。新政策为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能力业绩突出但暂不符合“申办条件”的人才列出了“激励条件”。这些条件涉及缴交社保基数、个人收入纳税、投资经营纳税等方面,以适应不评聘职称企业中技能、职位和收入较高人员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在上海远郊地区从事教育、卫生等岗位的工作者,也可缩短申办年限。

  

四是“品行”。此次政策除了确定技能水平、贡献等申请条件之外,还提出了品行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依法缴纳所得税,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这一要求在上述各项条件之外必须具备。

  

五是“轮候”。新政策将实行年度总量调控,给予“入围”人员“依次轮候”转落户籍。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按规定排队轮候办理。超出当年调控人数总额的,依次转入下一年度办理。

  

据分析,上海这项新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深化户籍管理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吸引人才来沪。上海需要通过完善人才结构来助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这就要帮助大量“没有户口”的外来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而新政策有望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应去掉上海户籍拥有的“特权”

  

中青报:上海刚刚出台居住证转户籍的政策,您怎么看这个政策?

  

胡:户籍在计划时代是身份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对户籍制度做过多次讨论,因为它不利于人员流动。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什么我是农村户口,他是城镇户口,我们就不一样呢?

  

原来上海户口非常重要,有人从外地调到上海,上海有人调到外地,对调的话,上海户要给外地户一个彩电作补偿。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来了很多人,有点不堪重负,居住证政策出台了。但居住证显然不是长远办法,因为人口流动会越来越频繁,一个人在哪里住,不需要规定。

  

很多国家没有户籍制,只有身份证,到处走来走去,并没有哪个地方的人多得不得了,哪个地方根本没人,所以居住证转户籍政策是改革的方向,当然在改革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改革的总思路一定要淡化户籍,特别要淡化户籍带来的不公平。

  

中青报:您觉得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比如住房、医保等。以前,不是上海户口不能分房子,后来子女求学、高考都有障碍。现在可能最严峻的就是高考,像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考生是合算的。上海户口在这一点上特别不公平,人家为什么要上海户口呢?可能就是因为小孩念书的问题。

  

中青报:这次政策变化的方向,主要目的是吸引人才,您怎么看?

  

胡:我觉得户籍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取消户籍的不平等。现在政府的想法是把户籍作为一个门槛,请进优秀人才,淘汰不优秀人才,这个策略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从大的趋势来看,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平等会越来越少,最后应该取消户籍制。把户籍作为门槛,那就是资源了。

  

为什么是个门槛?为什么迈这个门槛?因为进去有好处,不然何必进去。所以这种思路作为权宜之计是可以的,如果由于它强化了户籍制的不平等就很不好。

  

户籍这个门槛是很脆弱的,不能作为门槛。现在上海很多建筑工人都没有上海户口,上海的公路、地铁、大楼都是没有上海户籍的人建造的。所以这个改革的思路要认真研究,长远来看应该是取消上海户口,在改革中间有适当的控制,但不能强化它的差异。

  

中青报:有一种说法是户籍门槛取消以后,会有很多人涌向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使城市本身的公共资源不够分配,而二三线城市的人口又都流走,城市之间出现极差。

  

胡:关于公共资源问题,如果你有上海户籍,没有什么诱惑你的东西,仅仅是购物便捷,交通方便,公共设施多,这个公共资源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在这里生存要有成本。农民不会因为城里生活方便就到城里来,他过来怎么生存呢?

  

我认为公共资源可能不是理由。上海的公共设施不够用,马路不够用,要控制人口,那控制谁呢?总的改革趋势是要求平等,然后资源流动,这就要看人有多大能力,能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中青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做到淡化户籍,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阻碍户籍制度改革?

  

胡:户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改,户籍就变成一个大家很热衷的东西。人们对上海户口感兴趣,是因为背后有资源问题。

  

中青报:现在政策方面有一个方案,就是为申请居住证转为户口的人打分,主要考虑其对上海的贡献,比如在上海纳税多少年。您觉得这个政策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胡:户籍的拥有不应该成为吸引人才的筹码,但这个政策不要反过来强化户籍的不平等。资源配置方面不考虑,光放开户籍是没有用的。打分只是技术问题,应该从户籍改革的根本上考虑。目前利用户籍改革的不彻底来控制人口,但不能一直用下去,更不能强化。总的来说,这个策略现在还是不错的,但要慢慢淡化。

  

中青报:户籍淡化以后,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它具有的人口管理、信息统计的功能要怎么变化?

  

胡:可以用身份证加居住证。每个人有身份证,在上海住有居住证,信息同样好统计。如果从上海到别的地方去了,身份证也跟着去了,在那边再办个居住证。很多人能把居住证转到户口,这样很好,但这不是治本,治本就要把上海户籍拥有的“特权”去掉。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2022上海公布最新社保缴费基数!到手的钱有变化?这类人员有福了
每年的7月是社保基数调整月,近日上海人社局发布《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明确社保缴费扔维持现有基数。根据通知,主要体现在:1、2022年7月-2023年6月,本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包括直接落户、居转户、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居住证积分等业务)中涉及......
在职研究生对积分落户有作用吗
在职研究生是可以积分落户的,但并不是每一种报考方式都可以左边加分右边,目前可以积分落户的报考方式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两种,下面进行详细介绍。1、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员通过该方式报考,毕业后可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证书,属于学历教育,因此可用于积分落户左......
问答|2021留学生落户上海落户期间会遇到的问题在这!
原标题:问答|2021留学生落户上海落户期间会遇到的问题在这!小依综合了一下近期同学的疑问,以下是否有你的问题呢?欢迎有疑问的同学咨询小依左边shzcps右边zx01Q:待业时间是从毕业还是课程结束后第一次入境回国算起?A:课程结束后第一次入境。0......
上海户口的藏族人可以办护照吗
可以1、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出入境管理部门领取、填写《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许可条件、需提交的材料。2、数码照相:根据证件制作的要求,由申请人本人到受理机关或者公安局指定的数码照相点拍照。3、到受理窗口取号排队。4、申请人到受理窗口交验材料并领取《回执单......
上海法院系统4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两优一先”表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出色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
2022年高新技术补贴2022已更新(今日/动态)
联贝财务咨询集团为您介绍2022年高新技术补贴2022已更新(今日/动态)【yPx1ee】2022年高新技术补贴2022已更新(今日/动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得到大额补助津贴,还可以享受到诸多优惠,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