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新闻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7-16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现今上点岁数的大陆知识分子,大概很少不读柏杨,全然不受他影响的。在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柏杨肯定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

  

柏杨.1920-2008,生于河南通许

  

柏杨一生,以过人之才,遭际浊世,毁誉夷险,皆是传奇。他生平“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国人”,志在撕下国族遮羞布,在自我审视中凤凰涅槃,诸如“酱缸文化”、“丑陋的中国人”等著名术语,即出自其手笔;他享寿88,坐牢近10年,出书达200部,晚年声誉更是与日俱升,被一众媒体奉为“宝岛鲁迅”、“人文大师”、“中国伏尔泰”等等,之至无以复加。

  

酱缸与药方:从鲁迅到胡适到柏杨

  

这些美称,是否得当意见不一,但是大概没人敢去否认,他确实是一位重量级的文坛巨星、举足轻重的公共知识分子。

  

身为写作者,柏杨曾经创造的轰动程度,只怕也是难有人及的。今年3月7日,柏杨诞辰百年之日,就连名嘴白岩松都特地制作节目,眼角含泪追忆这位偶像。

  

白岩松:近期一直在重看柏杨

  

“柏杨”这个名字,宛如一个神话标签:1986年,其《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出版,立即引发“柏杨热”,是现象级的集子;其《中国人史纲》,一经面世即洛阳纸贵,素被列为“20世纪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10部书”之一,如今头条红人“二混子”陈磊,就是因此书启示走上发家之路的;他狱中就开笔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6卷,更是畅销至今,销量匪夷所思。

  

2005年的上门采访

  

2008年4月29日,当柏杨告别人世时,小马哥甚至专程开了记者会,面对全球沉痛表示,“柏老去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云云。想我自己,中学时报角发读后感,那也是满纸谀辞,彼时氛围可想而知。出版家陈俊年回忆,1986年10月,花城出版社发印《中国人史纲》等作,仅一个月就卖出280万册,他说柏杨“简直像一枚巨磅思想炸弹,读之如雷轰顶,震慑心魄”!

  

陈俊年.主政花城时毅然出版柏杨

  

但与此同时,一个巨大错位,是始终横亘又引而不发的:这样一位“文豪”、一代“文化巨子”,还是时誉中的“斗士、烈士、勇士”,在私德上确实有很多不堪之处。人说他“英雄”,可他确实一路近乎“坑蒙拐骗”;他猛烈揭露“中国人劣根性”,可他对于感情与家庭,又着实屡屡连哄带骗+始乱终弃+不负责任,“渣”的程度似远超李敖与胡兰成这“文化界两大渣男”。

  

晚上,在一个以“青椒”为主的群里闲扯,话题偶及柏杨,还有一位文学博士径直批为“垃圾人”。话当然是偏激的,但我也疑惑:对于文人来说,言与行真是两码事吗?对于名人而言,其“公共形象”与“私德”真能截然两分吗?

  

李敖VS柏杨:从生死密友到反目成仇

  

学历情结,古今中外皆有之,情有可原。但像柏杨这样,直接造假、行骗,且一再故技重施的,在当代文坛大概是第一人。如此行径,不觉有耻还自鸣得意的,他大概也是头一号。

  

柏杨这辈子,总共上过两次大学:1943年入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左边法律右边系、1944年进“国立东北大学”政治系。但这两份“学历”都是靠不光彩的手段骗来的。头一次,是买的假高中文凭考上,一年后被发现开除,且遭“伪造文书”罪通缉;

  

1950年代的兰州.施罗特摄

  

后一回,他胆子更大了。被缉拿期间,他流浪至重庆沙坪坝,有同乡见他可怜,介绍他到“战时学生招致委员会”当文书,负责给流亡大学生做分派登记。他利用此便利偷梁换柱,直接篡改他人学籍,跑到东北大学,煞有介事地顶替上学到毕业。

  

可惜,正待他要大展宏图之际,这个黑历史被再度查出:战后政府核实档案,发现这位“伪造惯犯”移花接木手段,立即宣告开除、所有资料作废。因为情节恶劣,还彻底拉黑名单,特地通告全国高等院校,一律不准再接收“郭衣洞”(柏杨原名)入学或任职。至此,柏杨的大学梦完全破碎,最高学历终身都是“高中二年级”。

  

张学良任校长的“国立东北大学”

  

其实,柏杨的求学生涯,从小学到中学,最后到大学,几乎都多可用“作弊作伪”4字形容。本来,他的出身并不弱,甚至相当,其父郭学忠当过通许县长、开封警察局高级官员,日后还靠经营花生进出口生意暴富,并非无学可上。但他顽劣,一再被开除,小学都没读完。后来托关系伪造初中毕业证,考入开封高级中学,还是肄业以终。

  

他晚年回忆,是把作假、冒顶、伪造学历、欺骗师长这些丑事,当一桩趣闻来谈的。他给的理由倒也冠冕堂皇,说看太多“承诺和誓言”都是骗人的,不“转用欺骗别人,就是无可救药的白痴”云云,真令人错愕。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如今媒体作者们,每及此事,也都是当“文坛佳话”来宣扬的,是非混淆到让人不知所措。

  

意气风发拍下毕业照,岂料隔月即遭褫夺

  

我不知道,经过“唐骏造假门”、“苟晶顶替案”等事件洗礼的人们,会如何看待这桩“名人逸事”?

  

有人说,学历造假问题,源自柏杨因求学心切,应予谅解云云,我也不特别反对。人在年少时代,谁没搞过几件“鲁莽灭裂”的荒唐事?

  

但是,我也还得申明,如此不择手段,确实不该称赏。而且,柏杨一生中,各种见异思迁、各种骗婚,且对儿女各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难以理解的。亏他在文章中,还刻意打造“正人君子”人设,始终以“好父亲”形象示人,动辄倡导“男女平等”、呼吁打倒“大男人主义”、批判中国人“淡漠、冷酷、猜忌、残忍”劣根性云云,言行反差至此,岂不让人疑窦丛生,进而疑心他所有高大上言辞的真诚性?这一点,他其实远不如李敖、胡兰成等“渣男”同行实在,他们至少坦直,从不涂抹掩饰。

  

  

据现有公开资料,柏杨结过4次婚,公开的夫人有5位,同居女友不知凡几,先后生育儿女5个,如今分散在大陆、台北、澳洲,“干女儿则很多”。说起柏杨的问题,焦点当然并不在婚恋史的复杂或混乱——这毕竟是个人选择问题,而在于始乱终弃、不负责任,甚至是扯空招摇撞骗。这,于内是无情无义,对外则不免有钓名欺世之嫌。

  

1938年,柏杨18岁,与长他3岁的艾绍荷结婚,生下一女后,柏杨托辞浪迹天涯去,只给妻女留下一张照片与一盒名片,最后逼得艾绍荷被迫改嫁,不久就郁郁而终,女儿则受尽牵连;期间,他流落重庆,隐瞒已婚事实,与师范毕业的职员崔秀英相识并结合,不仅靠妻子养家,也还是在生下一女后闪人,崔则从此终身未嫁孤独终老,其女崔渝生41岁才知道亲爹是谁,他照样与人同居不误。

  

  

1949年,登台后的柏杨,经人介绍与27岁的中学教师齐永培结合并喜获二子,齐对其婚史也一无所知。在他在文场崭露头角之际,结识出身高知家庭的女大学生倪明华,很快又坠入情网,再度抛妻弃子——万幸的是齐永培能够自强,不但将俩幼子培养成人成才,自己也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成为教授。

  

稍后,随着柏杨入狱,妻子倪明华被污蔑与李敖私通,带着女儿佳佳离开了他。柏杨为此刻骨铭心,以怨报德,大骂倪明华是“淫妇”,离他而去;痛斥李敖是“奸夫”,对他不义——尽管李敖1971年“二进宫”时,罪名之一就是帮助柏杨。在《柏杨家书:给亲爱的佳佳》一书中,他反复灌输,妈妈改嫁是罪恶的,是要遭报应的,而“爸爸永远是你爸爸”云云。颇为讽刺的是,1977年4月,柏杨出狱,他最疼爱的女儿佳佳根本不愿见他,他只能孤身流落在阴冷的台北街头。直到后来,一些朋友看不下去,把汽车间改装为卧室,他才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然而,柏杨吉人自有天相。他艳福不浅,阅女无数,且冥冥中总若有天助,没在绝境之时总有好女子“倒贴”。他出狱时,已近60岁,满头白发,一文不值,小他近20岁的“粉丝”、女诗人张香华,悄然而来,照顾起了他的晚年,陪着他走完余生。

  

  

只是事情依然是荒唐的:成婚8年后,张香华替丈夫整理书桌,看到对岸寄来的信函,才得知自己是柏杨第5任妻子,而且平添一群儿女与孙孩,散落在世界各地。在《柏杨论男女情爱》这本书中,老先生如是坦诚,“人到了老了的时候,会觉得只有钱靠得住,什么父母兄弟、夫妻子女都是虚招”,真一语道破人生哲学吧?

  

柏杨骨灰安葬仪式上的张香华

  

后来,李敖批评他“忘恩负义”与“酸文假醋”说,“原来‘丑陋的中国人’非他,就是他作者自己”,这话想来也确非悬空放炮。

  

1980年代后,柏杨挥洒如椽大笔,更兼有“斗士”、“受难者”形象护法,顿时声名鹊起,焕发人生第二春。人们称他既是“文豪”,又是“英雄”,所到之处都是疯狂喝彩。

  

只是,颇堪玩味的是,柏杨自我反复强调的“抗争义士”、“先行者”的角色定位,并不大经得起推敲。如今学界普遍认为,他从16岁在武汉参与“三青团训练班”起,就是二蒋铁粉、是“党国忠臣”,1968年的“大力水手漫画案”发,柏杨以“犯上作乱罪”被判12年,本身就是一起莫须有的误会,柏杨完全是“忠而受谤”,受冤蒙屈。

  

病中.金庸特地前往探望

  

前些年,他曾经的密友潘君密,也公开“揭底”说,柏杨当初身陷囹圄,祸起绝非在“讽刺时政”,而是充任“青年团”骨干期间,利用职权与“班里的女生搞师生恋”,引发桃色新闻,让小蒋甚为不满,遂找茬法办。谈及往事,潘言辞也颇为不屑:“他膝盖骨都被打碎了”,摇尾乞怜才出来的,可“刚走出他们的监狱,伤口还没痊愈就开始替他们说话,这样的人丧失了起码的做人的尊严”。

  

潘君密是两岸闻人,采访中他还说了两大不满。一是“虚伪”,说当初柏杨回陆,领了一笔稿费,声称想捐可没单位接收,待上海作协表示愿代劳时他又支吾其词;二是“两面派”:在陆使劲捧,可前脚刚落地老巢,又马上变换另一副嘴脸,各种辱骂不堪入目。对于旧友,潘君密连连摇头,“好没人格”,重复了好几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柏杨一生确实都是悲剧。滚滚时代风雷,和不休的人事纠葛缠绕;个人生死祸福,与家国的沧桑兴亡交织,无论翻开哪一页都是血泪斑斑。88年生涯,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岛,身上背负了一个时代;

  

10年小说、10年杂文、10年牢狱、10年著史,3千万字全集句句都是控诉;他愤怒、他伤心、他悔恨、他悲怆,他既是受难者也加害于人,一生受想行识与跌宕起伏,实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我年少时读柏杨,掉过眼泪。

  

晚年终于回到河南老家

  

尽管,晚年暴得大名终得补偿,但如此造化弄人的一生,又怎会释怀呢?15年前,白岩松采访过他,事后回忆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台北先生的家里,那个下午他对我忧伤地说,他从来没有快乐过,也没有开心过”!此刻心绪,早全无笔下那种痛快豪情了。

  

柏杨长子

  

事变无穷,方兴未艾。读柏杨,常我矫情,总期待可以有那么一种环境,能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从此多点真诚,少些无端磨难。

  

我一直觉得,人是人,文是文,不能因人废言。作为读者,作为一名关心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中国人,我们也确实有必要重温他的泣血巨著《中国人史纲》,这部老少咸宜的名作,一直都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首选书籍。

  

柏杨书房

  

《中国人史纲》是格外有力量的书,是文学与历史、现实与人性的高调合奏。柏杨的着眼点,从来都不屑于所谓“学术研究”,而是“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聚焦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批判丑陋、讴歌人性、尊重常识、寄望良序。我上中学时,读到的第一部通史就是此书,还激情澎湃发过评论,多少难眠的夜晚都有此书相伴,感念至今。对柏杨有再多“起底”,也不会否定思想沾。

  

临终前,艰难写下了一个“正”字

  

这套“诞辰一百周年特别纪念版”,由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亲笔作序,古代史专家权威审校,刘瑜、雷颐、白岩松、倪匡、钱理群鼎力推荐,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全书近80万字,850页,原价138元,现今全网最低价,69元包邮,即可收入囊中。一餐便饭钱,送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实惠,与影响一生的思想,不下手更待何时?

  

举报/反馈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7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
本报综合消息4月1日起,北京、上海和天津将分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4年全国已有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从绝对数上看,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均系全国最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的是......
2022年11月上海居转户公示
3.社保累计缴纳半年是不是需要同一家公司?上海也面临着限制人口规模的压力,到2035年,上海的人口上限已经达到2500万。上海的人口是官方的2418万,但是一些人估计它接近3000万。在人民公园,几十把雨伞展开,沿着......
上海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上课?
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难免都会去上网咨询,一些学员觉得自己基础比较好,还想提升自己的学历,都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在职人员只有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形式才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对于一些想要报考上海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员来说,他们比较关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怎么上课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上课方式介绍上海大学非.........
沪人才新政争取试点外国留学生毕业直接在沪就业
留学生落户上海网报道上海市人保局副局长陈皓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底7月初将颁布新的居转户政策,从前7年的限度,当初将改为最短2年,3年,5年,7年都可能,把原来刚性的货色......
上海市户籍政策,外来人员申办上海户口相关政策解读
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凡是符合条件的外地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tōng guò)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该办法试行期为3年。......
收藏!留学生落户上海公司需要配合哪些事项?
我们常说选一家好公司,就相当于一只手已经握在了上海户口本上。 对上海落户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一定知道,留学生申请落户是不能由本人亲自出面办理的,必须由公司配合留学生申请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