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新闻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7-22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丁晓东

  

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历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等

  

政协头条:在你看来,当前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特质?

  

  

丁晓东:几年前,我在以色列学习培训,待了3周,专题学习培训并实地调研以色列的创新。以色列的创新,就是好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好的想法,能够转化为产品,转化为更有效的管理和生产程序,这是他们定义的创新。我们的创新概念比较泛化,获得诺贝尔奖,写出好的论文,有好的想法,都是创新。从这个角度,我们的创新是多元的,增加了聚焦的难度。类似于以色列的创新,我们的成果转化显得缺乏。当然,我们的创新人才应该是多样化的。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和培养从事技术转化工作的人才,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些年,对于我们国家的创新人才,我认为有一些共性的方面,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首要的一点是敢于失败,能够承受挫折。挫折教育要和中国人口的结构结合起来。第二,要有胆气。创新创业者对人生未来的预期可能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往往会给年轻人带来一种恐慌。这时要有胆气走下去,要能在挫折中走下去,要在失败中走下去,要在跌倒中摸爬滚打,直至成功。创新人才还要具备合作精神。在大学课本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如何把合作精神融合进去?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和机会,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以双创竞赛为载体,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去年暑假期间,全校就有700余个学生团队在校备战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覆盖3500多人,姑且不论结果如何,在备赛过程中,没有任何学生是单打独斗的,他们都以团队的形式互相交流、切磋、学习,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团队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政协头条:如何更有效提高创新意识?

  

  

丁晓东:对于创新意识,在以色列有个说法“需求是创新之母”,即把好的想法转化成产品或能够为生产所用的行动。除了大家过去常讲的好奇心,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已知的反思以外,我觉得创新意识还包括对需求的敏锐度。创新有时候就是窗户纸,其实一捅就破,但如果你没有敏锐度,就很难捅破。

  

2018年,我在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访问,听学院方面介绍了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很多年轻的家长带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去亲近自然,但是每次给孩子喂奶,碗、罐、瓶都要不停消毒,所以车里还要带加热器或热水瓶,这就是需求。很多时候,人们习以为常,觉得带个热水瓶出门虽然不方便,但是很正常,没人去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阿斯隆理工学院就有一位老师,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技术很简单,就是把奶瓶、奶罐、奶嘴集成在一起,并用紫外线消毒,解决了很多年轻父母的问题。

  

再比如,为什么要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传统的马桶盖其实很容易生产的,但大家对它习以为常了。对高质量生活的敏锐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度,这是创新意识要培养的,对创新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

  

2019年,我和上海理工大学的教授与医学院、医院的医生、专家进行频繁交流,医生们提出:有没有一种无害光可以替代x射线?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协助医生恰到好处地切除肿瘤?有没有一种机器人可以促进颌骨重建和恢复功能?有没有一种材料能让气管插管不沾痰液?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辅助麻醉插管准确插入气管?……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临床医疗竟然面临着如此众多的“痛点”,而很多问题都是工科可以解决的。

  

于是,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等合作,开启了直接面向临床需求的“医工交叉”创新之旅,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多学科协作,“医”“工”专家携手对临床医疗器械“痛点”进行集中“会诊”和攻关,产出了众多医工交叉创新成果。以一枚小小的手术缝合针为例,国产缝合皮肤用的针是三角针,用起来费劲,还很容易弯曲、断裂,一次手术需要更换多枚缝合针,因此,在国内临床上,医生大部分采用进口手术缝合针,但从价格上来讲,如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进口手术缝合针价格每根超过100元,而国产同类产品在10元上下不等。上海理工大学组织团队对此进行攻关,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了解决方案,制作成本很低,既破解了以往国产缝合针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的难题,又化解了国外进口的手术缝合针价格较高的困扰。由此可见,很多创新都源于需求,能否创新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发现需求的眼睛,是否对需求保持高度的敏锐度。在创新过程中,没有一锤定音的专家之言,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才是评判的标准。要让年轻人去探索,不迷信已有的知识,不迷信现有的成果。

  

政协头条:在实践中,你感到培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丁晓东:创新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的。现在大学教育过度强调课程的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实际上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仅靠专业课程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有综合性的设计。

  

香港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一个综合设计部,采用“新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式。他们在探索怎样把专业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学生一进校开始,他们就带学生团组参与综合设计的项目。要把一个科技成果或者一个新的思想转化成产品,一定包含了设计、融资、左边法律右边、生产环节等各个方面,而且还需要特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不是一两门专业课程能够学完的,学生要学左边法律右边、学管理、学融资、学市场的规则,还要学专业知识,大学四年根本学不完。所以只能就事论事,就某一个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摸爬滚打,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用多少学多少,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生态。这是一种知识成果转换的创新,让学生拥有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这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方面。

  

上海理工大学实行本科生“项目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由每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行业重大需求项目的教师负责,结合项目内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订课程大纲。本科生以课程形式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学习所需知识和课程,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谱系”。

  

此外,我们还依照同样的理念,推进计算机课程改革。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大学需要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既具有学科背景又具有数字化能力和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然而,高校计算机课程往往面临不少困境,比如经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学生通过了课程考试,即使通过了全市组织的计算机二级考试也往往不会运用,学生往往还对老师教授的各种计算机语言失去兴趣,等等。我们认为,计算机是一门实战性课程,计算机课堂不应以教授计算机语言为主,而应该让学生在实战中自主学习,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中,建立计算机思维,提高计算机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还要特别注重跨学科创新。事实上,在当今世界任何领域,创新早已不能仅凭单一维度的知识,跨界的综合与集成已经成为创新的关键。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历程,重大科技突破、新的理论乃至新学科的开创,大多是在不同学科的空白处,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常常是不同学科之间互涉、不同理论互融、不同专业人员互补的结果。因此,大学要建立跨学科组织模式,搭建跨学科创新和育人平台,在协同攻关完成重大科研任务中,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过程。

  

政协头条: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作出哪些调整?

  

  

丁晓东:国家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想要并排跑,想要领跑,内生动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内生动力要靠创新。这对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的要求。对教育来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改革,就是要改革现有的专业结构、课程知识,课程更新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些还不够,最重要是培养模式、培养方式的改革。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打破“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知识难度应该大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的供给从过去传统的培养方式,一定要转型成一种新的符合国家需求的培养方式,所以大学的教育改革非常重要。

  

这其中实际上涉及的是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而“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便是重要途径。例如,“产教融合”强调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侧问题。提到“产教融合”,我们总是首先想到职业教育,事实上,根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已经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应用型高校甚至“双一流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它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大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打开围墙,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一批与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搭建校研和校企合作平台,主动融入科教和产教融合战略布局中。其次要建立共赢机制,探索有效的协同合作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大学往往不能够提供所有环节,比如我们提供不了一种接近生产状态的实践环节,我们提供不了切切实实的生产需求,我们提供不了带学生和企业一道去推动技术革新的环节,这就需要和企业合作,协同办学。在谢菲尔德大学有一个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它实际上就是和企业合作成立的,是一个接近生产的实验室。企业很多新的研发设备,比如大型的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就摆到这个实验室里,和学校一起研究能不能改进。

  

上海理工大学仿照医学院办附属医院的模式,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学院”,推进建设一批“临场教学企业”,校企共建现场教学平台、工程能力训练平台、工程技术开发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下,把专业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把一个科技成果或一个新的思想转化成产品,或者优化管理程序和生产流程。我们还希望探索创办生产性的“未来工厂”,把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不断引向深入。

  

政协头条:政府方面在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发挥应有作用?

  

  

丁晓东:要从“放管服”开始,广泛发动学校承接好办学的自主权。政府要把学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予支持和资助,让我们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衔接好。人才培养要有宽松的环境,在这方面,政府主要起到引导、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政府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中间搭台也非常重要。现在企业的内生动力——原来这种不主要靠创新就能过得很好的状态逐渐在改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越发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开始找到学校,一起推动人才培养。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明显的感受。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频频与企业交流合作,商飞、华为、光明、核八所、中行、联影、申康、微创等企业纷纷与我们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大飞机材料无损探伤、特种金属增材制造、重型燃气轮机、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高端医疗器械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做得更好呢?大学做不了全部,企业也做不了全部,因此,政府在中间搭台就非常重要。

  

政府做了很多事,比如上海正在推进建设科技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政府给予支持,让学校和企业一起通过这个平台,在上面形成一些关键共性的技术,看能不能孵化新的产品、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从而对社会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以我们学校为例,政府搭台、支持和指导,上海理工大学从中获益良多。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和相关委办局的共同支持下,上海理工大学协同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微系统所、联影公司等共7家合作伙伴共同申报成立了“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这是上海市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的唯一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学部院士专家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心致力于加快高端医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培养卓越医工复合型人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医用”一体化创新体系。目前,已累计启动159项医工交叉项目,有10项经专家论证已具备产业化价值,其中有3项已注册公司。我们还建立了完备的交叉知识体系,建立医工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与交大医学院、海医大下属近20家三甲医院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59名。2020年约367名医工复合型人才进入医疗相关企业,填补了企业中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

  

延伸阅读

  

丰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市科协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参与各方站在主体责任视角,相互衔接。首先要发挥制度管理优势,加强教学体系构建,建起一支相应的工作队伍,在保障知识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强化计划内实践,并通过科技竞赛实现提升,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其次是作为具体推动和协调两方面工作的学校要探索新渠道,并切实有能力协调和监控各方的参与情况。加强各方资源整合利用,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个项目,牢记面向未来的教育基本要求。

  

上海的大学附中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领先,以大学附中与大学之间资源互通作为支撑条件,将大学部分课程、专业课题、前瞻性研究和前沿性学科等资源被有效利用,社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前沿学术资料的分享,新的研究方法和社会文化知识可以直接引入到中学的课堂中。同时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图书馆、网络资源及大学的实验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实验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与世界各地友好学校的中学生开展网上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由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共同组建的导师团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从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三个指标维度进行鉴定。在学校或更广泛的层面作汇报交流,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考察,在培养机制方面形成必要的流动,培养对象并非固定不变,会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当学生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通过大学的招生途径优先进入大学深造。

  

同时,各类文化博物馆、历史陈列馆、社会专业机构、网站、电视广播节目、书刊、讲坛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中,借助社会力量,让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得到广泛支持。

  

原创:政协头条

  

编辑:林海

  

上观号作者:政协头条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对大专生考公务员的几点建议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大专生对考公务员的疑惑,担心大专是否能报考公务员。先说说我的经历,我也是大专毕业,之前备考的时候,每次岗位表一出来,在里面找出大专学历且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我曾进面四五次,上岸两次,说这个并不是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只是觉得有必要给大专的朋友们一些鼓励,大专是......
外甥高中生可以上海大专有哪些???
很多呢,一些好的本科院校基本都会有自己的大专专业的,可以选择上外外贸工技大之类的本科院校的大专,也可以选择一些技术性院校,这些学校出来比较吃香,因为上海缺技术工么,像工程技术大学有几个专业是比较对口的,还有上海出版印刷学校,据说这......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是四年都在国内嘛?
上海纽大是四年都在上海还是2+2呢上海纽约大学将中美优质高等教育的优势相结合,精心打造注重激发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教学环境和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精英人才。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通过完成涵盖不同学科......
2018年留学生落户上海户口办理流程及重要性
2018年留学生落户上海户口办理流程及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留学生落户上海人数的逐年增加,很多留学生会咨询到底上海户口和居住证有什么区别啊?到底留学生办理上海户口有用吗?今天我们......
留学生办理报到证需要什么材料?
1、申请人在线申请留学人员登陆中国留学网点击进入“就业落户”栏目,选择“在线填写留学回国人员信息注册”开始填写,系统提示“保存基本信息成功”后,请务必继续填写国内外学习、工作经历等相关信息。填写完毕关闭窗口后即完成在线申请。如果未提示保存成功,请仔细观察填写界面,查看有红色......
2022年没有上海户籍,他们结婚7年才敢生孩子
;居转户;首批29人幕后故事大多为了孩子上学过程不乏曲折没有上海户籍,他们屡屡跳槽;没有上海户籍,他们结婚7年才敢生孩子;没有上海户籍,他们不停地考证考职称……他们就是即将拿到上海户籍的首批;居转户;人员,今天距离他们成为;上海人;还有11天。昨日,早报记者对首批申办;居转户;的29人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在申办上海.........